岁末年关,为使诉讼当事人安心过年,琼山法院立案庭诉前调解团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效、快速、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让每个当事人都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暖。进入2022年以来,诉前调解团队已化解各类纠纷115件,其中出具民事调解书4件,进行司法确认44件,当事人主动撤诉67件。诉前调解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运用自己丰富的法律、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将大量民事纠纷在诉讼前端以多元调解的方式快速解决。
案情回顾
案例一:在线视频,快速调解
元旦节后,诉前调解团队收到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调解员张伟迅速联系被告苏女士,苏女士确认了欠款事实,但表示无力偿还。调解员详细向苏女士分析了法律规定,苏女士最终表示愿意分期偿还借款。经过调解员的劝说,原告蔡先生也表示接受苏女士的方案。由于苏女士居住在上海,在调解员的指导下,苏女士和蔡先生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签署了调解协议。调解员在两天内化解了该起纠纷。
案例二:主动担当,为民解忧
2022年1月21日,诉前调解团队接受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得知被告周女士是三原告的婶婶,双方矛盾由来已久,经所在村委会、辖区派出所多次调解但没有效果。调解团队成员共同分析认为家庭矛盾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要从根源上化解纠纷。调解员把原、被告家庭两代成员十多人约至琼山法院,在充分听取双方倾诉后,调解员张伟、温玉玲分别采用背靠背,面对面,亲友助力的方法,耐心疏导说理,释法明责。经过调解团队的通力合作,被告周女士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写下了道歉信。原告三人当场撤回了案件。一家人握手言和,相约共聚除夕夜。
案例三:认真对待 坚持不懈
颜女士在2019年11月受张先生委托带旅行团旅游,并帮张先生垫付了8182元团费,但张先生仅仅支付了4000元,剩余4182元一直没有支付。颜女士多次向张先生催讨无果,无奈之下向琼山法院起诉。调解员张伟并没有因为欠款数额微小而轻视。但出师不利,调解员多次拨打张先生的电话都无人接听,发送短信也如石沉大海。调解员持续联系一星期后,张先生终于接听了电话,承认了欠款事实,并表示同意支付欠款给颜女士。第二天,颜女士高兴地告诉调解员,张先生已经全额支付了欠款,感谢法院帮她追回了这笔钱。
面对日益增长的各类纠纷,琼山法院立案庭积极通过诉前调解机制解决纠纷,竭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随着引入更多专业性的调解员,诉前调解团队加强了团队力量。通过成功的纠纷调解,减少了当事人诉累,有效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法院的审判资源,为当事人实现一次性解决纠纷,便捷高效化解诉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把矛盾化解在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