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琼山法院持续深入探索诉源治理“琼山模式”,积极构建调解优先、司法兜底的分层过滤机制,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多类调解资源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近日,琼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前调解团队运用“示范裁判调解机制”,高效快捷地化解了191宗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
2023年岁末,原告山西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起诉了海口市的数百户商家。理由是原告通过在淘宝网、拼多多、京东商城等网站,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检索,发现有大量注册地址位于海口市的网络店铺经营者在其网店及产品宣传中使用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图片,为此向琼山法院起诉请求判决每位被告向原告支付合计10000元至30000元的合理维权费用及赔偿金。
为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帮助原告节约诉讼成本,立案后,琼山法院将该批案件委派给该院诉讼服务中心诉前调解团队进行调解,与调解员分享调解经验,并适时给出指导意见。
琼山法院作为海口知识产权类纠纷的一审管辖法院,办理大量此类纠纷案件。该院知识产权团队郭法官作为该批案件的指导法官,经过对案件的认真研判,给调解员提出了指导意见:被告确有侵权行为,但情节轻微,危害性小,综合考虑涉案作品类型、知名度、作品独创性、创作成本、被诉侵权产品的售价等因素,原告提出的过度索赔请求并不会被支持,仅能支持合理的维权支出。
得到法官的点拨后,调解员迅速拟定了调解方案,着手开始案件调解工作。在进一步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发现80%以上的被告商户经营者均无法取得联系。为帮助原告节约维权成本,调解员向原告分析了坚持诉讼的弊端:一是众多生效判决已经清楚地彰显了此类纠纷的赔偿金额会远低于原告预期的事实;二是众多被告下落不明,“公告送达”将会显著增加原告的诉讼成本;三是诉讼存在一定风险,诉讼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己方尚未遭遇损失的情况下,及时“刹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否则“投入可能远不及产出”,实在是得不偿失。经过调解员耐心劝告,原告最终主动撤回了191件案件的起诉。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下一步,琼山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发挥好“示范裁判调解机制”的引领作用,及时化解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减轻群众诉累。琼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前调解团队也表示,将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更灵活的工作方法开展好诉前调解工作,把化解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作为使命担当,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为诉源治理“琼山模式”写下生动的注脚。